黑蟾蜍的意志 - Byron Scott 接手湖人總教練

湖人尋找禪師後第三任總教練的工作,自五月一號開始到七月二十六號定調為 Byron Scott、七月三十號以 17m/4y,第四年球隊選項正式簽約為止,終於結束了近三個月的歹戲拖棚。(最後他媽跟我說籤下來了一隻蟾蜍?)
我對面試過程的矌日耗時是相當不滿意的,先不說期間我們跟 Scott面試了四次,遠超其他候選人,立足點就不一樣;在面試過程中 Lionel Hollins、Kevin Ollie、Gentry......等在冗長的等候通知中一個接一個被他人確保,湖人展現的不是重建的謹慎而是管理層對球隊的未來根本沒有計畫,從 FA 市場一連串意外(林書豪)和 Mith 口中「我也沒想到會拿到他」(Boozer)可見一般。
回過頭來講講 Byron Scott,在他成為教練前,他曾隸屬於湖人。1983他被當時還在聖地牙哥的快艇以第一輪第四順位選走,隨後馬上被湖人以Norm Nixon、Eddie Jordan和兩個為代價交易過來。(快艇還出了 Swen Nater) 在他新秀年最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最後入選如同嚼蠟的新秀第一隊,而是他在訓練營面對 Magic 和 Cooper的枴子問候才沒四天,就逆鱗的決定向老大哥們挑戰「你們在拿枴子問候我,我一定奉陪到底。」其好鬥、善鬥本性也被當時的總教練 Riley 看上,賦予他和 Cooper一起輪流對付對手最強大搖擺人的任務。
在湖人的第二年他就以致命的三分站上先發得分後衛,至此在他離去加入溜馬前,從未被人搶過先發位置,在 87-88年,他還以場均 21.7 分成為湖人的得分王。而在加盟湖人的十年內,能投善跑的他與 Magic、Abdul-Jabbar、Worthy等湖人眾將一起拿了三座冠軍(85、87、88),雖然個人從未入選過明星賽(我想是臉的關係),但在八零年代後期賈霸年華老去,湖人重心轉往外圍還能維持競爭力,其功不可沒。
Scott 在 1989 年受傷後運動力大不如前,相當程度影響了他的表現,1993年離開洛杉磯加盟溜馬,短暫的待過還在溫哥華的灰熊後,於 96-97年輾轉回天使之城以替補身份和 Kobe 做了一年隊友後自 NBA退休。在希臘打了一年球後,98-99 球季在國王以 Rick Adelman 的助理教練身份再度於 NBA 亮相,在 NBA 人緣不錯的他很快的就在籃網找到總教練的工作,展開了至今累計 13 年共 416勝、521 敗勝率四成四四的總教練生涯。
做為總教練,他待過紐澤西籃網、紐澳良黃蜂和克里夫蘭騎士隊。由於他扮演的多半是「接盤俠」的角色,所以往往有第一年成績特別爛的情況,籃網第一年 26 勝、黃蜂第一年 18 勝、騎士第一年 19 勝(湖人迷你顫抖了嗎?);而第二年卻也很奇怪的總能撿到超級控衛,籃網第二年有 Jason Kidd 加入後挑戰了兩次冠軍賽、黃蜂第二年在選秀撿到 Chris Paul 幫他拿了 07-08的最佳教練獎,唯獨騎士的第二年依然沒有起色,但那年他們選了 Kyrie Irving,去年的明星賽 MVP。
湖人,明年有前五順位保護選秀權。(這一行可以跳過)
首先我們談他的進攻,Scott 是一位習慣將節奏打慢的教練,就算有過 Kidd、CP3、Irving這些開放仕進攻破壞力強大的後衛在陣中,球隊的 pace 也從來沒快過 93 (對比上一季湖人是 98.7 ),在籃網時壓到聯盟中段左右,在黃蜂更是不到 90 (聯盟倒數的慢),但隨著球隊壓慢節奏,他的球隊都有不錯的命中率和較低的失誤率。
戰術系統方面,Scott 擅長的是讓湖人迷有相當痛苦回憶的普你老...... Princeton進攻,在他的操作上相當仰賴控衛和大前鋒,他的球隊中可以說所有的變化起手式都源自於控衛和大前鋒的擋拆以及大前鋒在高位的破壞力,在輔以搖擺人在角落透過掩護的無球跑動,創造出比較好的投射機會。
姑且不論效果好不好,我其實還蠻好奇湖人要用什麼樣的側翼先發去配合這樣的設定?當初籃網有 Kerry Kittles、黃蜂有 Stojakovic、Morris Peterson來拉開中間的位置,湖人有?(Kelly:我呀!) 而大前鋒上,相較West、Martin的定位,新入團的 Boozer 在策應、中距離上肯定會是比 Randle 更適合的高位大前鋒,那 Randle 要怎麼使用呢?(真的改練三、四號雙挑?)回頭一看整個進攻配置,往年特別爛的控衛線,今年有了善打擋拆的林書豪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位置,這感覺實在有夠詭異的。
雖然他的教練生涯是從 motion offence 大家 Adelman的身邊展開,但啟蒙於球員時代的溜馬教頭 Larry Brown ,所以他的執教相當講究防守,成效如何,我們可以攤開來看:01-02、02-03籃網雖然在冠軍賽被西區球隊電爆了,但例行賽都是聯盟中最好的防守球隊,黃蜂在 07-08、08-09 讓 Stojakovic 這位白人射手先發 35 分鐘情況下也還能有聯盟前十的防守表現(且 08-09 年 Tyson Chandler 只打了 45 場!)。
但非得一提的是,他在騎士連續三年防守都在倒數前五,上一個這麼爛的教練叫做 Mike Dunleavy,他在 93-94~95-96 球季辦到過,不過那時候聯盟只有 27 隊,換句話說 Byron Scott是唯一在聯盟有三十隻球隊的情況下有這麼爛成績的總教練。
平心而論,我們很難去確定他的防守體系是不是完全「吃球員能力」,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確相當有再要求球員認真防守(大牌除外),而他的球隊都有習慣大量壓迫持球者,將其驅趕往底角,在用快速的輪轉去彌補壓迫對手漏出來漏洞的特點。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 Scott 強調紀律的情況下我們不太容易在看到上季對手上演 48 分鐘得分秀的慘況。
講到紀律,我們就不得不提 Scott 好鬥、掌控欲強的個性造就的高壓迫式管理,這是他在籃網、黃蜂快速打造球隊基礎的法寶,
也是他最後離開的原因。在籃網他和 Kidd 鬧翻,一度傳出球員不願意為他打球,在他離開後籃網立刻拿下 13 連勝;在黃蜂他狂操先發和 West 時有齟齬,最後一季只待了九場就受不了被解僱(那天我還記得我小氣的黃蜂迷朋友高興到請我和其他死黨吃了大餐。)而在他什麼都沒建立起的騎士?一樣是有記者、球員繪聲繪影的談到他失去了球隊信任。SI.com曾做過一項球員調查,最不想為他打球的教練,Scott 名列探花。
幸好,就像 sagesrock 在他那篇文章所提到的,這裡是LA,是 Byron Scott的主場,湖人名宿都是他的人,簽約當天除了擔任 GM 的 Mitch 外,Magic、Jabar、Wilkes都出席了他的記者會,坐擁了球團相關人員的支持,想必成績不要太壞的話是沒有球員敢和他對著幹的。(看那張臉,你也幹不起來吧)
最後來個總結吧!坦白的說,Scott 是我一看到就有一點反胃的那型(長相啊、戰績啊、打法啊,各種理由),他的接手我樂觀不起來,可看到他不好的一面卻也不能忽視他曾經的功績。就一隻谷底準備翻身、百廢待新生,年輕球員特別多的球隊來說,有一位要求紀律、細節,喊著『贏球會傳染、輸球也會傳染,從訓練營第一天就要有贏球心態』的教練,我想,至少湖人會在鬥心、在心態上會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吧!
文章延伸討論請點此見 PTT 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