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暑假:D'Angelo Russell、Timofey Mozgov 交易 Brook Lopez 和首輪

今天早上一醒來,湖人就來了個非常提神醒腦的交易,拿養了兩年的榜眼 D'Angelo Russell 去清抱怨被提早關機的 Timofey Mozgov 長期合約,向籃網換來 Brook Lopez 和今年的 27 順位選秀權。

交易背景

坦白說這交易並不太令人感到意外,如果有在觀察湖人前幾順位測試的話,可以發現湖人其實早早就測試完選秀前幾順位的控衛,包括 Lonzo Ball、De'Aaron Fox 和 Dennis Smith Jr.,甚至早早鎖定狀元的 Markelle Fultz 湖人在測試完以後也一度想向上換爭取狀元,只是提出的籌碼敗給了七六人。配合上季末後段調度一起看,說明 DLo 早就不在湖人的控球後衛規劃裡了。

當然可以辯駁說 Russell 本來就是 nature SG,是湖人硬要改造成 PG 才打的不上不下,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也許他一開始放在二號會發展的更好。然而寄望養成高控球才是湖人榜眼選他的原因呀,一旦將 DLo 擺回 SG 那麼當初花銷的榜眼代價只是沉默成本,湖人怎麼去評估「打得分後衛的 D'Angelo Russell 是什麼價值」才是現實。

殘酷的現實就是因為能力、職業態度問題,甚至 Walton 不覺得他是那個人,湖人從兩年來把他從拒絕聆聽報價到能夠交易的資產。雖然最後爆出的只有第九順位的小牛拒絕了湖人,但根據 Shelburne 所說其實湖人問了許多擁有樂透權的球隊,結果都是被打槍。那 DLo 是什麼價值,我想即便是 DLo 的球迷只要不是脖子特別硬,多少能估算個差不多的價碼。

D'Angelo Russell、Timofey Mozgov 換 Brook Lopez 和#27

回頭說起來,湖人跟溜馬的 Paul George 交易談判可以說只是這件事最後處理方法的延伸,即便沒有這宗交易談判,湖人還是會想辦法處理掉 Russell,差別大概就是用什麼方法去處理。而現在選擇了和籃網的交易只是結果之一。

從籃網交易到了什麼?

前面說到湖人和籃網交易是為了 Paul George 交易案的延伸,主因是湖人到現在為止和溜馬依然談不攏,但湖人陣營也明確了他不是今年過來、就是明年過來的路線。因此清薪資變成了後來交易案的主軸,球員實際上的戰力反而不是主要考量。

在這次的交易案中,湖人省下了 2018-19、2019-20 兩年總計近 50M 的薪資。更重要的是湖人拿到的 Lopez 是 2017-18 到期合約,如果明年沒有要續約他的話可以釋放他最後一年到期約將近 23M,這提供了湖人給 Paul George 一份頂級合約報價之餘,還能再簽下一位頂薪球員的機會。參考下表:

D'Angelo Russell、Timofey Mozgov 換 Brook Lopez 和#27

如果照湖人對 George 的最新報價 Jordan Clarkson 或 Julius Randle + #27 + #28 去算,透過上表我們可以算出不含 JC、Randle 的 2018-19 有合約薪資約是 64.2M,加上 8 個底薪 6.6 M 合計 70M 出頭。

NBA 2018-19 薪資上限預估是 103M,年資十年以下自由市場頂薪等級成長 30% 的球員約 31M,十年含以上頂薪成長 35% 的球員約 36M。若走的是 Clarkson,湖人今年交易到 Geroge 之後,明年只要 stretch Loul Deng 的剩餘合約,就能夠再簽下另一名頂級球員當然十年含以上的還不夠)。如果今年沒能交易到 Geroge,只要想辦法送出 Deng,依然能夠同時簽下 Geroge 和另一名頂薪級球員。

因此拿到 Brook Lopez 好用的話當然能夠幫湖人更平滑的渡過 2017-18,甚至考慮到他是洛杉磯子弟兵,簽不到人的情況下繼續留用也是一個操作(怎麼說都是一個 20 分的中鋒);不好用或有更大咖願意組隊的話就像上面算的,提供了湖人更大的操作彈性。這才是湖人這次交易的兩手策略。

Brook Lopez 的作用

坦白說我不是很想現在就去討論 Brook Lopez 的作用,因為湖人肯定還有後續的交易,不論是選 Ball 還是他只是過一手又交易出去,可能又都白寫了,所以這邊簡略帶過。

Brook Lopez 是一名七呎、275 磅的傳統重型中鋒,他有相當優異的低位,可能是 Bynum 之後湖人拿到威力最大的。相當扎實的掩護功力,配上他 10~16 呎 .468 fg%、16呎到三分線內 .326 fg%,甚至去年還開發出 .346% 的三分命中率,讓他在 pick pop 相當有威脅性;一雙巨大的手掌跟沉穩的下半身,能夠讓他在 roll in 的時候也成為後衛刷助攻利器。簡言之,他進攻技術的完備大概放到聯盟都可以排到中鋒裡的前 5。

D'Angelo Russell、Timofey Mozgov 換 Brook Lopez 和#27

由於去年籃網也打了大量的 motion,我其實蠻看好他能夠在進攻端適應 Luke 的進攻(當然也是基於他武器的多樣化),不過要注意的一點進入半場後 Lopez 的角色其實和去年的 Randle 類似,如果後者在 Paul George 交易案被換走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那這兩人勢必就有一位得調整場上的定位。

Lopez 在防守端的表現就跟進攻端不是一回事了,雖然第三、第四球季(受傷)球季以外,他的火鍋都至少場均 1.7 次以上,但他是一個相當緩慢以至於無法拉到外面來防守的球員。以上季 Walton 喜歡大量仰賴換防的防守習慣來看,他可能會被打得很慘。如果還對兩年前 Roy Hibbert 的防守有印象的話,大概相去不遠。

籃板也是,不要相信什麼卡位給隊友搶的鬼話,他是很勤奮在卡位沒錯,但一個七呎中鋒還在巔峰期生涯場均卻只有 7.1 個籃板,那絕對就是籃下控制面積不足,不論是因為臂長、爆發力不夠還是移動緩慢,甚至兼而有之都不會影響到這個結論。

D'angelo Russell 的發展

到了籃網之後 D'angelo Russell 肯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因為籃網短期的未來內並沒有樂透選秀權,除了直接在 FA 市場上撈到優秀球員,以他僅僅 21 歲的年紀將沒有太多的人會擋在他前面。

當然我不太清楚 Kenneth Atkinson 會把他擺在什麼樣的定位,但我想說的是 DLo 擅長投射的型態在籃網的 motion 系統中其實有相當發揮的餘地,尤其他的射程跟極短的出手時間,籃網去年一些常見的空手 set 造就的 C&S 和帶進去拋投也都在他的技能包裡 (當然進不進就看那天的手氣了)。

跳投之外,DLo 的背框和買犯規再進入聯盟後都有一定的發展,特別是今年上半身更壯了以後有養成找人靠的習慣(讚美)。賴犯規、以及大量使用三分,所以儘管個別場次命中率很不穩定但是把觀察期間拉長,他其實是利用球權相當有效率的球員

D'Angelo Russell、Timofey Mozgov 換 Brook Lopez 和#27

喜歡林書豪的球迷也不用太擔心他的發揮會讓 Lin 又回到板凳,DLo 運球變換幅度過小以及第一步的緩慢,讓他沒有太好的突破能力(這個暑假他訓練很著重在下半身也許能改善),籃網依然會相當仰賴林書豪的切入,而讓 Dlo 更多的在弱邊發揮,甚至說他們能夠彼此舒緩在場上的外圍壓力也不為過。

最後,儘管湖人那麼多小朋友我並不是特別喜歡 Russell,但還是祝福他在籃網有好的發展。

You may also lik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