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 2019-20 賽季前三場後的一些想法

2019-20 開季三場看到了很不一樣的湖人,所以來講一下我的想法。
攻守兼備的 Anthony Davis
儘管因為喜歡的 Lonzo Ball、Brandon Ingram 都去了紐澳良,我也開始看了鵜鶘的比賽,那更多得是懷念,能得到 Anthony Davis,那是有一百次機會,都會同意一百次的決定。
AD 也並沒有讓人失望,開季至今帳面上的平均 25 分 10 板 3.3 火窩和 1.3 次抄截 PER 26.5,完全不足以說明他對比賽的影響力。進攻時他能在低位強攻得分、能跟著後衛一起快攻、能找到在兩個角落的隊友,甚至在前兩場出了禁區只有 20% 命中率後,今天對黃蜂找回了跳投,命中了三顆三分;比起進攻在防守端更是無與倫比,積極的防守態度、優異的協防意識、補到三分線的速度、高大的身材和手長對切入球員的嚇阻,讓他在防守端幾乎可以做到這個輕量化鋒線時代任何你想要大個子做的事。
而這還並不是我們看到最好的 AD,當季前湖人將大把時間安排在防守後,我們除了主動把球餵給低位的他外,並沒有時間演練更多變化的打法,僅僅是靠著這種「低階」的進攻手段以及與 LBJ 的檔拆就能夠有這樣的表現,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去稱讚他了。
打控衛的 LeBron James
我非常喜歡 LeBron James 主要打控衛、偶爾打大前鋒的這個設定,既然都習於長時間持球了,為什麼不呢?他依然可以發揮高籃球智商以及組織的所長,在進攻端,即使沒有第二持球點,季初團隊進攻戰術調整併不完備的現在,能切入、能分球的 LBJ 也能很好的運作好團隊進攻,並同時把體力保留在下半場。
在爵士、黃蜂這兩場,我們看到把 AD 移往中鋒、第二持球點 Alex Caruso 上場的情況,再配上另外兩名射手的情況下,下半場還體力充沛的 LBJ 有多恐怖,他能肆意的衝擊籃框、吸引大量包夾,只要隨著季賽進行,逐漸加溫外線手感,在場上的他依然還是那個強悍無比的 LBJ。34 歲的人了,我們只要保證他每場有一節、一個半場是聯盟第一,就足以解決大部分比賽。
同時湖人也能配上其他不需要長時間持球的球員,更有利的發揮團體作戰。兩名缺乏持球能力的防守悍將 Avery Bradley 和 Danny Green 能同時上場和他並肩作戰,減輕防守端的壓力,直觀呈現的是自 2007 年以來外圍防守最強悍的湖人。對,我知道有人會提到快艇,那場我們是輸了、也的確犯了錯,但那更多的是教練在防守 Kawhi Leonard 的人選上的鍋。
KCP 上場的原因和 Caruso 的作用
開季至今,Frank Vogel 教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防守端的調整,而是非常靈活的調度,主要用了 11 人的輪替,後場方面壓迫能力一流的 Bradley、協防和單防都有一手的 Green、唯有一投的 Quinn Cook、Troy Daniels 和能傳球、協防不賴的 Caruso、一度進攻失準但亦步亦趨的 KCP 都獲得了有意義的上場時間。甚至我們還有受傷的 Rajon Rondo 以及 Kyle Kuzma 還沒安插進去。
這些人選裡除了 Green 的層級明顯比其他人高了一階,去討論要怎麼樣的組合其實會是一個比較展開的題目,我只特別想解釋為什麼 KCP 能夠有穩定的上場時間,以及對爵士和快艇都只在下半場出賽的 Caruso 是值得更多時間的。
因為前兩場進攻端糟糕的投 9 中 0,以及對快艇時被 Leonard 吃死而被許多網友唾棄的 KCP ,他能出賽並非是毫無價值的,除了「擺錯人」被明顯大一號的可愛打爆之外(事實上他並沒有丟掉位置,只是可愛就是進了),他很好的限制了大部分對手切入的路徑,讓補防的球員比較容易的處理持球者,甚至他也是 Green 以外湖人對無球球員最好的防守者,這些都是 Cook、Danials 無法作到的,而協防意識不錯的 Caruso 受限於體能,在防守持球者時並沒有辦法和 KCP 相提並論。當然可以說這樣還不值這個價碼,但他能夠上場絕對是期來自有,而不是什麼經紀人的影響力,教練傻了之類的。
說 Caruso 值得更多的時間,並非是浮誇的想稱讚他是如何如何優秀的球員,而是他的特性在湖人陣中相當適合 LBJ,他有堪用的外線不至於壓縮空間、單防大概能夠排在 Green、AB 和 KCP 之後,有相對 KCP 更好的 tag、協防意識,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能作為第二持球手的能力,當他在場上時,可以適度減少 LBJ 的組織壓力,不至於交出球後,球隊進攻就停止。不錯的 entry pass 也能讓球隊從另一邊將球送入禁區。這也是為什麼對上爵士、黃蜂第三節他上來時,湖人的進攻一下子就鋪成開來。(不過也就是第二持球手了,主控就有點力有未逮XD)
Dwight Howard 的覺悟
坦白說在簽約 Dwight Howard 之前,我是挺排斥的,簽了之後也只是想說好吧,他都忍受零保障日薪這種苛刻條件了,也無可無不可。但是 Dwight 的努力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先是大幅減重了幾十磅去適應現在聯盟的球風,到比賽中完全不計較出手權,只是努力的鞏固籃板、不斷的移動腳步展現在防守端的影響力,甚至季前賽每場賽後都會自己留在球場練習。哪怕他的體能早已經不是以前巔峰時的他,都讓人刮目相看。
36.8% 的空手切、26.3% 的第二次進攻、10.5% 的檔拆 roll man、10.5% 的攻守轉換,以及 5.3% 的低位單打,這樣的進攻風分配就是當初我們想得到的他啊!為 Dwight 沒能把握前一次機會遺憾,也為他和湖人能再有一次機會感到高興。加油吧。
All the Dwight Moves#LakersWin pic.twitter.com/TDYUz3syoU
— Los Angeles Lakers (@Lakers) October 2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