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4 - 五天四戰的破紀錄之旅

本以為告別了 MDA 之後基本上跟去年不斷破紀錄的一年可以說再見了,沒想到今年開季就給我了一記當頭棒喝。加上勇士這一敗,首先打破了 1957 年以來首次開幕四連敗的的紀錄,值得慶幸的是距離還在明尼亞波里斯的開幕七連敗還有點緩衝空間,而四場總敗了 68 分也成為了聯盟史上第 19 隻有此難堪紀錄的球隊。

就像上一場感想說的,五天內四戰加上第二次連兩天出賽對球員們是一個體能大考驗,再遇上勇士這種以快速落位聞名的聯盟強隊打不好是可以預見的,被屠殺也不用太意外。湖人卻很意外的在第一節靠著 Hill 強攻禁區帶領下取得領先,Kobe、Boozer、林書豪完全不在狀態的上半場卻也只輸了六分。

中場的時候,Kobe 說他聽到一些現場說他太老之類的批評徹底激起了他的鬥志,第三節憑藉著個人能力拿下 19 分,以一己之力讓湖人這節只輸了勇士一分。然後比賽就到此為止了,湖人再也沒有人跳出來,燃燒殆盡的他在第四節九分鐘左右被換上來再也無力回天。我猜中了比賽的結尾,卻沒想到過程會是因為一名 36歲的老將死咬住比賽。

做為這場唯二跳出來的球員 Jordan Hill,我對他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延續上一場的神射這場再度以十四投十中拿下僅次於 Kobe 的 23 分。當然他就是一個有中距離的優質藍領,並非什麼明星球員,期待他場場有這樣表現是不現實的,但他在台灣的討論區實在承受過都多的批評,明明過去兩年和 Blake、Farmar 擋拆都打的起來(Nash 太強,姑且不論),明明只是默契不好今年就被講的像是不會打球,我都不知到謾罵者是在羞辱他還是在羞辱 p&r 的持球者。

Hill 的問題在於他的禁區搭檔 Boozer 既無法在三秒區抗橫大個子,又無法奔出禁區去協防,他必須以他相對不快的速度(注意,不是橫移)去大範圍幫忙,以子之弱攻彼之強自然很容易丟掉位置使得他這幾場籃板數據都顯的很難看,還是延續上一篇心得的結論,Scott 在天份不足的陣容中必須策略上有所取捨,而不是想要什麼都拿。我都不知道原來一名拿兩年 18M,第二年球隊選項的大個子需要打的像巔峰的 KG。

林書豪賽後說:「對於自己今晚的表現感到恐怖,我沒達到球隊所期望的,沒有其他好說的。」事實上還真是如此,自上一場他跳出自我設限而有了精彩的表現後,我非常疑惑為什麼他這場會完全形同消失,有些人說是因為體能問題、種族問題,我並不認同,所以查了他過去兩年 b2b 的數據:

時間分割\數據項目 上場時間 出手數 得分 助攻 usg%
2013-14 28.9 9.3 12.5 4.1 20.4
2013-14(b2b) 28.8 9.78 12.2 4.1 21.4
2012-13 32.2 10.9 13.4 6.1 20.8
2012-13(b2b) 32.8 11.4 12.6 5.3 21.6

發現其實差異並沒有想像中大,甚至 B2B 第二場的 USG%(使用率)還相較的高上一點。當然每個球員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休息天數的影響(長期來看都是休息兩天會表現最好),林書豪跟其他人在 ortg、drtg 都有下降,只是並沒有下滑特別的多,所以也不必急於編造自己都不相信的喇叭理由護航已經很好了,也不必過度放大檢視他是否不耐戰、種族缺陷,不過就是一場 bust 罷了。

14-15-after-game4A.jpg

談完了個人,講一下球隊吧。進攻短期內就像上篇那樣了不提;覆盤一下防守,在第三節開始湖人被勇士偷跑了無數次,這邊一方面讚嘆勇士擁有多位視野開闊的球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湖人先發群在退防找人時的緩慢,這在訓練營時先發屢次被替補群擊敗可見端倪。

我並不清楚是否 Scott 沒有制定回防策略,但林書豪外唯一有跑動能力的 Wes Johnson 在進攻過於被動待在底線,多次往回奔時起跑就落後了許多以及鋒線球員沒有阻延對手發動快攻的壞習慣倒是相當頻繁能見到。回到半場,湖人末兩場大量依賴區域防守,在回到位置上慢了又默契不佳情況下屢次讓對方外圍球員輕易得手。

這場最後拿不下來,就是攻守失調最後的結果。儘管球隊天份並不好,但調整得宜並不是一隻現在比賽體現的這麼爛的球隊。「我們不能因此失去勇氣」Kobe 說道:「賽季很長,我們必須保持專注,把目標放在進步上,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最終會突破這些的。」姑且,一起這麼相信著吧。

-

本來不想寫這場的,想說睡不著隨便敲一敲,結果一用就一個多小時了……延伸討論串點這裡

14-15-after-game4B.jpg


You may also lik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