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貞散文集 -《不在他方》

相隔了十三年,陳綺貞再度出版文字作品(上一本是時報出版的圖文書「不厭其煩」),這次的散文集「不在他方」也是她第一本散文著作。
不像很多綺貞迷從她發行手工 Demo 之前就開始追,我一直到看了易智言導演的電影「藍色大門」後才開始認識陳綺貞,也因為當年那首「小步舞曲」(2:24秒開始,但前面的獨白也很值得一看)開始著迷於綺貞呢喃自語的獨白式唱腔和提煉卻不浮誇的文字,回想當年 17 歲的我在日記本上還很空泛的用了現在已經被用到爛的空靈來形容過她。
後來,我收了綺貞的每張專輯,不同於其他喜歡的歌手只是把特別喜歡的那幾首收錄在電子載具中,我喜歡一次聽完她的整張專輯,追她的訪談,旅行到她提及過的地方看看同一片風景,甚至閒暇時反覆閱讀那些歌詞本都成為我的嗜好之一。
而綺貞的訪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旅行的意義」這首膾炙人口的單曲推出後她回答了無數次不同版本的什麼叫做旅行的意義,就好像我重複聽著「after 17」、「會不會」、「蜉蝣」、「煙火」、「九份的咖啡店」……等等, 不斷的在生命中反芻著這些字裡行間,好像每次都能找到記憶間的意義什麼似的。
這次記者終於問了點別的,為什麼叫「不在他方呢?」(笑)陳綺貞說是為了呼應最近發售的單曲「偶然與巧合」最後一句歌詞「幸福不在他方」;於是又繞回了「旅行的意義」,她說常有人問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她很認真思考,說過許多不同答案,最近的想法是「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寫到緣起於「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做為綺貞迷這次不用追尋了,而能藉由「不在他方」透過文字透過她的視角去收斂哈瓦那之旅、隨手的日常、歌文創作路上和想傾訴的一切。
聽起來好像都是些滿足綺貞迷的理由,然而內文還有自我拯救的反饋,透過她的文字看到只屬於自己在巨大城市中一角曾有的徬徨、倉促、混亂、茫然,然後走過了,得到了些什麼也失去了些麼。也許在返思中還能找回或著捉摸到那些早已遺忘、逝去的。
還沒讀完,可是我很喜歡,也推薦給你。
-
博客來連結,點這裡。
ISBN:9789865823962,出版社: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