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33:惜敗灰熊之 Scott 有多蠢

2015年的第一場就像是本球季湖人球賽的寫照,總是能在比賽的前、中段取得領先,接著在最後關頭用各種令人莫名的姿態輸掉比賽,109 比 106,湖人以三分之差敗給了禁區大殺器 Zach Randolph 缺陣的灰熊。
上一場賽末鼻子被打斷的 Ed Davis 開場打的好極了,他在 Zach 的缺陣下,仗著身體能力的優勢跟進、二波虐殺了 Jon Leuer,在 Marc Gasol 眼角被打破暫時離場之後,湖人仰賴林書豪的好手感一度取得十一分的領先。第二節灰熊則在本季 MVP 呼聲頗高的 Marc 回到球場並拿下十分的帶領,把比數縮小到五分差結束了上半場。
第三節開場湖人還和灰熊先發互有領先,直到替補控衛 Beno Udrih 上場後比賽風雲變色,擁有相當犀利急停跳投的他在灰熊紮實的掩護下,不斷、不斷的穿刺著湖人罰球圈附近的位置,他只用了四分鍾不到的時間拿了十分一助攻。一方面湖人後衛總是繞不開灰熊的掩護,另一方面這時在場上的大個子 Ryan Kelly 也總是傻站在禁區發呆。
比賽進入了第四節,Conley 跳出來掌管了比賽的節奏,而兩名歐洲長人 Marc 和 Koufos 徹底打殘了湖人的禁區,狀態低迷許久的 Hill 和替補端的火力點 Boozer 雙雙六犯畢業,Ed 也揹著四次犯規在打球。
儘管如此,靠著 Ed、Young、Lin 的火力,比賽一直到剩下 24.1 秒時 Kobe 命中三分追成 106-105 時都還有懸念,最後卻在白爛 Scott 在板凳區大喊要 Lin 不要對持球的 Conley 壓迫直到剩下十秒,才允許對他犯規的情況下,湖人終結了自己,也燒斷了湖人正常球迷的理智線。
比賽剩下 24 秒,落後一分球權在對方的情況下,只有犯規儘快的爭取時間或著全場壓迫冀望對方掉球兩條路,絕對沒有看著對方慢慢把球運過半場浪費 14 秒後在想辦法的選項。看著打的難分難捨得比賽,最後這樣收場,實在也讓人不難理解 Kobe 當下憤怒的心情。
白爛 Scott 賽後說著他考量到剩下的暫停數(明明還有兩次)、考量到球員會不會把球投進(秒數少比秒數多會更容易運作?Z>B?)、還要打多少回合等等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理由,只是讓我再一次的無言以對。
更有擅長洗地的媒體,跳出來說之後那波 Kobe 切入傳給了 跟進的 Ed 製造對方犯規,兩罰全進不就沒事的典型結果論,而年資淺的 Ed 也很認份的說是他沒罰進的錯。然而事實是這個白爛調度要不是賽前罰球命中率 85% 以上的 Conley 兩罰中一,湖人就必須在剩下十秒的情況下強攻三分。
我不會因為一場輸球就說教練有多爛(儘管我們都知道他真的爛的離譜),但這場比賽完全有值得賭爛他的理由。24.1 秒那球只是壓斷我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能忍受的還有:
Ryan Kelly 的使用時機:他今天非常的糟糕,上場十分鐘投四中一、兩次失誤、兩次犯規,無數防守端和隊友溝通不良,沒上前阻延或乾脆換防,站著看對方跳投的場景。可真相是他因傷在 11 月 16 號以後就沒有參與正式比賽,今天出賽前也不過參與了一次團隊訓練。
實力本身已經不夠好了,還要剛回到球場且瘦弱的他去頂比他重上 40 磅的 Koufos(Kelly 對抗性測試中不說跟大個球員比,甚至比不上打 SF 的 Wes Johnson),反而放著長期在火箭有出賽紀錄,力量可以輕易推動 Hill 的 Tarik Black 在板凳上,這很明顯的問題不在他身上。
對 Beno Udrih 的防守:這已經不是本季第一次被他殺爆,第一次交手他上場十八分鐘 11 投 8 中拿下 16 分 3 助攻;第二次他依然打了十八分鐘,雖然手感不佳只拿下 4 分,但他輕易的切開了湖人的防守陣線傳出了 5 次助攻;這場是本季第三次,十五分鐘,投 8 中 6,再次拿下 16 分 3 助攻。
我實在不知道 Scott 腦袋到底有什麼問題,可以讓一個平均七分三助攻還不是因為體能好到難以阻止的球員,屢次用同樣的方法在湖人罰球線附近來回穿梭,明知道湖人後衛在繞掩護的技術很差的情況下,老是沒有大個子去阻延,也沒有乾脆用更高大的搖擺人去影響他投籃。
不說 Beno,本季已經看不知道多少個類似的矮個子球員對上湖人爆發了,聯盟的控衛們應該在行事曆上 highlight 每個對到湖人比賽的日子,在那天張燈結綵請來親朋好友共襄盛舉,順便放話要調高薪資待遇才是。
Ed Davis 沒在進攻端持續拿到球:他在第一節殺爆 Leuer 後,灰熊教練很快的做出調整,Scott 跟不上對方教練的防守變化這無可厚非;當灰熊把三號位的「老王子」Tayshaun Prince 拉上四號時,他完全沒有碰到球的機會,整個第三節就拿了兩分,一次低位的嘗試都沒有。我完全看不出來湖人的進攻有好到這種白送的 mismatch 都可以不要的地步。
附帶一提的是,即便定位沒讓他特別有發揮的機會,他依然以 FG 7-9 拿下本季個人新高的二十分。
講完了爛的講好的,在 Kobe 休息歸隊後的這三場比賽,我是相當滿意他的使用方式,我從季初喊到現在終於看到 Kobe 真的改打了 point-two(組織分衛)的角色。在短暫的休息之後,他一方面坦承了自己的身體沒辦法在像以前一樣長期負擔積極強攻的任務,另一方面也願意嘗試在比賽中扮演不同角色。
回來首場戰太陽傳了七次助攻,上一場對金塊以大三元成績幫助全隊傳出了賽季新高的 31 次團隊助攻,本場最後關頭也沒有非得自己勉強投籃而信任了 Nick Young,才有了後最後差點逆轉的機會。這三場他平均 9.3 籃板、8.7 次助攻,還以不到 12 次的出手拿下 16 分。
當然這三場 Kobe 還有相當離譜的 5.3 次失誤、也出現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傳球,但就像我之前提過的他一定會遇到學習曲線的問題,縱使籃球智商再高,要改變 19 年的習慣、適應機能驟降的身體並不是那麼容易,坦率的承認自己老了,把受傷前創下僅次於 05-06 年的 usg% 往下拉,保存體力到比賽末段,就像 Young 說的別努力到殺了自己,他就能持續為球隊有所貢獻。
過去的歲月裡,Kobe 不是第一次打 point-two 的角色,卻總是在輸球後很快的回到進攻模式,伴隨著復出以來是令人失望的一勝兩敗,我不知道這次能堅持多久,如果這就是他之後本季五十場的基調,那麼或許可以說前面 32 場比賽的慘痛教訓多少是有點價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