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 RSS 瀏覽新選擇:從 Feedly 跳槽 InoReader 感想與 Firefox 工具介紹

InoReader 是一款這幾年才開始提供服務的線上 Rss 閱讀器,只要透過網頁端匯入自己 Rss Feed,就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登入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們。
關於 RSS 閱讀器
早在 Google Reader 大行其道之前,喜歡大量閱讀的我一直有使用 RSS 閱讀器訂閱部落格、網站的習慣,在頻寬只有 512k 甚至更小的年代,實在難以讓人有耐性一個個去確認數以百計的網站是否有了新的更新。(現在則是因為懶XD)
Google Reader 的出現把 RSS 閱讀帶向了雲端的高峰,只要有一台筆電和網路,隨時隨地都可以瀏覽自己喜歡的內容,更是讓我深深迷戀上便捷、快速的閱讀方式。
在 Google Reader 服務因為不賺錢被 Google 關閉後,我又著迷於 Feedly 這家雲端 RSS 閱讀服務,他不只提供了 RSS 的核心功能,還帶來了好看的介面、自訂字體、顏色配上優雅的 UI,讓閱讀四面八方的訊息像是在瀏覽一本本雜誌般令人愉悅。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大行其道,我也跟著 Feedly 一路從瀏覽器走到了手機、平板;一直到最近飽受不明原因的「Is feedly blocked?」折磨之後(還是該自盡的是 Hinet?),在朋友建議下嘗試了另一家經營已久的雲端 RSS 閱讀服務 - Inoreader。
關於 Inoreader Rss 閱讀器
網址:Inoreader
Inoreader 同樣是免費的雲端 RSS 閱讀服務,只要註冊一個帳號或使用 Facebook、Google 帳號登入即可使用。在平台方面除了 web 端本身就做的相當流暢外,Firefox 的擴充套件也相當用心的有提供記數、rss 訂閱功能,行動端不僅常見的 android app、ios app,甚至 windows app 也一應俱全。
除了滿足了最基本的多平台支援,最令我感到愉快的是不論行動端 app,抑或網頁介面都相當典雅可人,閱讀介面甚至有多達五個模式可以選擇。不僅可以整體閱讀調整,連資料夾都能個別設定,好比如說在看新聞源資料夾時可以用列表模式快速瀏覽標題挑重點看、看籃球的方面則用雜誌模式。
導入、導出的部分和一般的 RSS 閱讀器一樣都支援 OPML 檔,不用擔心轉移進來會很麻煩、想換別家使用也不怕被綁架。想搜尋其他新知,他也支援所謂的組合包(Bundles),直接加入別人打包分享的 Feed,這對於不擅長的領域會是很好的進入方式。
除此之外 Inoreader 還有兩項殺手級應用,一是他滿坑滿谷的快捷鍵(看那圖片之多,我還沒截完整......),鍵盤控完全可以不必使用滑鼠就輕鬆的閱讀;二是能自訂自動化規則(rules),你可以設定關鍵字讓他自動幫你做些什麼,比方說設定文章內有「戶田惠梨香」就自動寄信到你的信箱。
整體來說,使用了一整天 Inoreader 的體驗讓我感到相見恨晚,我甚至都有點埋怨 Feedly 怎麼這麼晚才出問題,沒能讓我早點萌生跳槽的念頭呢~
使用方式非常簡單,也有許多人介紹過,我就不重複造輪子細講了,如果真的上手感到困難的話,就參考梅問題寫的這篇導覽吧!
Inoreader 和 Firefox 搭配的小工具
官方擴充套件
如果你同時也是 Firefox 愛好者的話,Inoreader 也有自己的火狐 Firefor 擴充套件(add-on),方便在工具列上顯示有多少未讀文章的 icon,叫做 Inoreader Companion。日前也已經發展成 Webextension 版本,可以在 Firefox 57 之後繼續使用了。
在 Chromium 系上面,為了 Chrome 開發的同名擴充功能 Inoreader Companion 也一體適用在 Cent Browser、Kinza 以及 Opera......等基於同個架構進行二次開發的瀏覽器上面。
原網頁讀取以及更精鍊的樣式
除了方便的外掛,還推薦另兩個分別和 Stylish 套件、GreaseMonkey(Tampermonkey)套件,配合的樣式及 script 搭配來提昇一些使用體驗。
首先是和 Greasemonkey 套件搭配的「InoReader Full Feed」,安裝了以後會在 Inoreader 網頁端的文章標題旁邊多出一個灰色「F」按鈕,只要按下該按扭就能夠在原頁面讀取 Rss Feed 不提供的原文,而不用特地跳到原網站去看。
其次是和 Stylish 套件搭配的「Tiny InoReader」CSS 樣式,這個由 nonoroazoro 製作的樣式主要是提供一些 InoReader 介面細節上修飾,以及把佈局舒展的更適合視窗大小,儘管整體變動不大,看上去的確是會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