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賽季:湖人七分之一賽季進攻型態數據小計

最近少寫了一些對湖人比賽的看法,主要是球賽內容大同小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單節各種找死、送頭,被對方一波帶走」;賽後我也沒興趣繼續聽垃圾教練 Byron Scott 話唬爛,偶爾看點 Roy Hibbert 請年輕球員吃飯、一起看球賽影片到凌晨,感受一下原來湖人也是有大人認真在考慮球隊,平衡一下心情就算了。
球季進行了超過七分之一,既然不談比賽內容,不妨就來看點小樣本數據,順便做個紀錄,順便也比對一下進攻型態數據和自己的印象落差有多大。以下表格數據來自 NBA 官網,因為排版需要我截的並不完整,你可以去官網看,追蹤的方式是使用 SAP 公司的模組做基礎並引進 Synergy 影片動態定位技術,精準度上是沒問題的。
進攻的部份我會用 PPP(Points Per Possession)去討論,為什麼用 PPP 而不用 FG% 或 eFG%?是因為用 FG% 去比較效率,並沒有考量到凹到犯規和投三分帶來的影響,而 eFG% 儘管加權了三分球對命中率的影響,卻依然沒有顧慮到罰球。
PPP 的算法是:PPP = (100 x points scored) / ((FGA - O-Rebs) + TO + (.436 x FTA)),除了前面提到命中率忽略了罰球和三分球的影響外,甚至 PPP 也補上了失誤的計算,本身姑且可以理解為一次球權得了幾分,算是相對公平的衡量方式。 (延伸閱讀可以看這篇和這篇。)
從上表使用檔拆超過 10 次的球員中,我們
可以觀察到 PPP 最高的是 Nick Young,儘管偏低的 Freq%(佔用自己攻擊型態的使用頻率),可以知道檔拆並不是 Young 主要的進攻手段,他多半是掩護後就三分跳投,隨著他本季不俗的外線,幾個相關的出手類型 ppp 都還蠻好看的。
在四名頻繁使用檔拆(Freq%>30)的後衛中,使用檔拆最有效率的並不意外是 Jordan Clarkson,令人驚奇的是經驗豐富 Marcelo Huertas 居然是湖人使用檔拆效率最低的後衛,原因?就像我們看到比賽中他大量失誤那樣,他使用檔拆時有 25% 的機會會失誤。
在這份數據中,有拿到球的掩護者才會被計算次數,所以我刪除了五次以下的掩護者(其實五次當樣本也太少了)。我們可以看到湖人的 roll man 最後參與進攻的次數少的可憐。其中 ppp 最高的是 Brandon Bass 每此掩護後拿到球可以拿下 1.35 分,這數據排在全聯盟也是前 5% 的球員。
至於一直喜歡在外面飄的 Julius Randle,一如我們印象中他掩護的品質很低,參與進攻的次數儘管是最高的,ppp 卻在表中只比同樣是新人的 Nance 好一點。
在背框的效率來看,倒是一點都不意外的 Kobe 成為湖人此分項的第一名,Randle 這幾場狀況不好也比開季時下修了許多(當時有 1.5),不過依然保持在 PPP 0.9 以上還算能夠接受的數據。Hibbert 倒是出乎意料的爛,0.61 的 ppp 顯示的是聯盟有將近九成的人背框效率比他好,所以最好他就別再背框單打對手了。
不太明白 Hand-Off 意思的可先看這一篇有詳細解釋,從上圖可以看到湖人最常使用的是 Kobe、JC,其他人一場使用不到一次,頻率也不高。其中效率最高的 Nick Young,他的 ppp 破 2 的原因是他拿到球就噴三分了,Dlo 的數據可以跟下面 Cut 一起看,他進攻被戰術掩護的次數並不多,但效果都挺好的。
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到,湖人幾乎沒有再跟你空手切的,特別是後衛,空手切次數所有人都在五次以下,配上 hand-off 表一起看,跟我們印象裡 Scott 戰術使的湖人外圍球員都不知道要幹嘛的認知並沒有什麼落差。
Dlo 的部份前面提過了,其他人裡空手切中效率最高的是 Roy Hibbert,他以每次參與空手切可以得到 1.69 分在小樣本數據中贏過聯盟 97.3%的人,至於最差的湖人球員是誰呢?我想那些沒有出現在名單上的都很差。
在湖人這隻跳投大隊中,最頻繁使用跳投的是 Nick Young,因為三分投射佔很高比例的的關係,儘管命中率只有 42.9% 他的 ppp 也有不差的 1.30 分,而跳投最有效率的球員季外修正投籃動作的 Jordan Clarkson,他的 ppp 高達 1.38,這樣的數據在聯盟贏過 94% 的人。
最差的毫不意外,Randle 再度上榜,他每次跳投只能拿到 0.38 分,在聯盟只贏過 2% 的人(倒數第八名......),也就不意外為什麼他每次在外圍遊蕩隊友製造空檔給他,他都還要在運一下看能不能切進籃下了。
這項目毫不意外的是 Clarkson,不過儘管他已經是湖人的第一名了,但排在聯盟中只算是中上程度(贏過 64% 的人),觀察上榜的球員中,命中率都只有 3x%,配上我們看球來在外圍為數不多的掩護印象,再度驗證湖人在設立掩護的品質並不高。
表中可以看到使用攻守轉換次數最多的毫不意外是湖人體能最好,又站在外圍的 Clarkson,不過他攻守轉換的 ppp 其實相較聯盟是偏低的。撇開次數不多的Bass 不談,表中 ppp 最高的 Nick Young 在聯盟中大概是排在 75% 左右,可見湖人攻守轉換的效率並不高,甚至我們可以說湖人並不是擅長快攻的球隊。
NBA 官網中單打(isolation)的定義跟我們口語中的單打是不一樣的,他必須在球員拿到球以前是完全沒有經過掩護,並在拿到球以後單挑防守者一對一完成投籃才算。所以前面提過的 hand off 或利用檔拆製造 mismatch 以小打大、背框單打、低位要到球轉身硬吃,這些都不算單打。
排除掉這麼多因素,我們可以發現原來湖人並不常單打湖人單打效率並不高,最常單打的 Randle(贏過聯盟七成的人)和 Kobe(贏過聯盟兩成的人),幾乎可以說是送頭的。而「魯長老」Lou Williams 為什麼常常被 Scott 教練重用,就是因為他單打的 ppp 達到 1.19,贏過聯盟快九成的人,堪稱無戰術大師 Scott 救星。
最後來做個總結,在 Scott 神奇戰術的指引下,現在 OffRtg 97.7 排在聯盟倒數第二的湖人是一隻四不一沒有的球隊(by Verlander35),在進攻端既不會打快(聯盟倒數第三)、還不會跳投(聯盟倒數第二),也不能靠單打取分(背框聯盟倒數第四、單打聯盟倒數第六),更不會走位(cut 聯盟倒數第五、off-screen 聯盟倒數第六)。
唯一看起來團隊 ppp比較像樣的只有檔拆(持球者能排到聯盟第六、掩護者排到第四),卻沒有好好的運用(持球者使用第五多,掩護者使用倒數第四多),結論是:你他媽的 Scott 什麼都不會,至少你也多打檔拆啊啊啊啊啊!